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» 媒体聚焦
红网:慷慨逆行“镜头”为枪,载誉归来不改初心——访“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”辜鹏博

作者: 摄影:

2020-09-16      字号:【    

红网:https://yz.rednet.cn/content/2020/09/14/8303298.html

他是最早一批进行疫情报道的记者,

他第一批深入湖北省黄冈市疫区采访的湖南记者,

他是辜鹏博。

辜鹏博,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2009届校友,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记者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辜鹏博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宣传报道中,深入一线连续采访33天,先后拍摄了2万多张一线医务人员照片,300多条感人视频。

314_副本.jpg

9月8日上午,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,辜鹏博被授予“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,并接受国家表彰。他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传媒学子转而成为全国的先进个人?又是什么让他慷慨逆行,相机为枪赴荆楚?在黄冈的33天里他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?

315_副本.jpg

始于大学,源于责任

辜鹏博的摄影之路是从大学开始的。大学期间,他有三个特别好的哥们(何飞舟、文海天、杨聪),四个人一起拍照、一起玩,去了很多地方,香零山、桐子坳、周家大院……大学四年专业系统的学习给了他很多养分。毕业时,他们在学校图书馆办了一个小型影展,因为四个人都戴眼镜,影展的名字就叫《十六只眼》。李国家老师给他们题字:十六鹰眼观世象,百千镜头看人生。2009年,辜鹏博从学校毕业考入湖南大学继续深造,导师见面会时,他有幸遇见王再老师,从此就跃入摄影这片深海。

辜鹏博人物专访574_副本.png

第十九届金镜头非突发新闻类单幅银奖—《葬礼》。 摄影记者/秦楼

辜鹏博认为他对摄影记者的所有幻想,来自秦楼老师拍摄玉树地震葬礼的这张图片《葬礼》。在他提供的这张照片里,我们可以看到,照片里没有血淋淋的尸体、没有眼泪,只有一个僧侣将洁白的哈达抛入熊熊火海的背影。他说,这种视觉上的震撼与心灵的冲击力,是文字不能承载的,这是东方文化在视觉上的体现。在人人都是自媒体、图片视频泛滥的时代,好照片应该是能让人停下来多看一会、让受众有“凝视感”的照片。所以,在当时辜鹏博的眼里,摄影记者就是那个能接近现场,能通过自己的镜头记录时代的人。

2011年,在导师王再的推荐下,他如愿以偿进入潇湘晨报摄影部实习。刚实习时觉得什么都特别新鲜,干活也不觉得累,上完白班上晚班,第二天还继续上班。坐在采访车上还特别兴奋,想象等会采访会遇到什么事,能拍到什么照片。当时,视觉中心每个月评选10张好图,他第一个月有4张,这种成就感让他兴奋。那是纸媒黄金时代的一点小尾巴,被他赶上了。而随着纸媒寒冬的到来,越来越多同事离开这个行当。视频、直播势头凶猛,很多在潇湘晨报工作了很多年的记者也选择了离开,包括一些在他刚入行的时候就已经是业内的翘楚。辜鹏博也有犹豫,这个时候,摄影评论家李楠老师说的“摄影记者是与时代同行的人,或者说,他是在时代这艘巨轮桅杆上极目远眺的人;他往往先于甲板上的乘客看到远方的地平线”这句话鼓励感染了他,这是荣耀,也是责任。他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有能力远眺的人,有自己的观点,有独特的视觉语言,在对的时间做出对的选择,所以他一直在坚持着。

辜鹏博人物专访2605_副本.png

2月27日,英山清零,辜鹏博在黄冈市英山县人民医院采访。资料图

义无反顾,忠于现场

辜鹏博说,作为一名记者,有机会去现场是很幸运的,其实很多摄影记者都想去,作为一名摄影记者,去现场是天职,更是责任。在湖北武汉、黄冈的33天,对他而言,每一天都是充盈、有意义的。甚至于如果还给他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,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去,并且要更好地工作,拍出更好的作品。其实,日常工作中的辜鹏博就有点工作狂、有些完美主义,曾经为了等一张照片、一个瞬间,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,有时为了赶一个视频,熬夜到两三点是常有的事。

辜鹏博人物专访2637_副本.png

3月2日,黄冈市疾控中心,辜鹏博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,记录湖南医疗队员进行核酸检测的全过程。资料图

现实终究比不过想象,走进隔离病房远远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,许多的困难是我们不知道的。在疫区一线,想去隔离病房需要有足够的信任,需要通过防护服穿脱培训,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。在黄冈,当辜鹏博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时,虽然他之前已经有这方面经验,但两层防护服、两层口罩、眼镜加护目镜还是有点让他透不过气来。通过三个缓冲间,他在不同的病房走动,去观察、去感受。可因为缺氧,他的后脑勺开始有刺痛感,坐在凳子上缓了半个小时才有所好转。穿着厚厚的防护服,热得全身直冒汗,连相机都用保鲜膜裹了一层又一层,危险不可预知,危险无处不在。可在这样的情况下,在第二批换岗时他选择了继续留下,他觉得如果当时选择回来,今后肯定会后悔,而且回来隔离,再换同事过来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。现在回过头,他庆幸自己选择留下,因为留下后,之前所有的积累没有白费。

在黄冈,有一件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事。3月4日凌晨,湖南医疗队重症医学科里,一位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新冠患者经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,病房里长长的滴滴警报声让人难受到窒息。湖南省儿童医院的施弦老师强忍着悲痛给死者家属打电话。当得知死讯时,电话那头没有回答,只有长时间的沉默。新冠不同于其他疾病,任何家属不能陪同、探视,医护人员就是陪伴病人的“亲人”。尽管辜鹏博心里明白,包括大部分家属在思想上已经有所准备,但电话那头的沉默让他印象深刻。

辜鹏博人物专访2687_副本.png

3月9日,武昌方舱医院,准备出隔离病房,被保鲜膜包裹的相机被喷了很多酒精。资料图

载誉归来,不忘初心

3月22日,辜鹏博随湖南医疗队告别黄冈,成功凯旋。当时,黄冈人民在路边挥舞着国旗,举着横幅,自发前来相送。鲜花、掌声、敬礼、鞠躬……这一场送别绵延13公里。队员们望着窗外送行的群众,不停地挥手,泪流满面。所有的情绪,在这一刻都得到释放。这是比荣誉更大的认可。

辜鹏博人物专访2728_副本.png

3月22日,黄冈日报记者方娴(右三)到武汉高铁站来送“战友”。资料图

辜鹏博说,“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”这份亮闪闪的荣誉,不只属于他,更属于报社每一位参加抗疫报道的记者、编辑,还有在家默默支持他的家人。对于报社的领导、老师们和评选过程中每一位为他付出的同事,他满是感激之情,并会把这份荣誉当成鞭策和动力,继续出发,接续奋斗。对他而言,能成为深入一线报道的记者,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生之幸,黄冈的种种经历让他永生难忘,更是他一生的亮色。未来的日子,他会牢记记者的初心、耐心和工匠之心,把战疫的精神财富带到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,拍出更好的作品。

回顾大学四年,这是他最为充实、最快乐的四年。在湘科院,他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,认识了学识渊博、诲人不倦的老师,也结识了新闻0502班的每个同学。他认为湘科院的学生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、能吃苦的韧劲。他告诉学弟学妹们说,虽然我们没有名牌大学的光环,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光着脚在奔跑,但不管环境有多难,现实有多残酷,只要自己足够努力、看得清自己,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,就一定能有自己的一片天。(辜鹏博口述、供图)

来源:红网

作者:邓平洋 胡惠婷


科院官方微博
推荐热点